作为一个过来人,给大家一些参考,建议,和问题。大部分会是学校对比和概况,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网友一:
我是衡中毕业的。我们家有四个人是衡中毕业的。当然,我高中同学都是衡中毕业的。我个人认为,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
要说衡中毕业的学生工作后都是什么样子,我回顾了一下我认识几个优秀,也有几个很难说是优秀的同学的近况。感觉他们受家庭影响要比学校的影响大很多。
至少,优秀的几个人其家庭的教育程度也是非常好的,毕业之后在社会上可以说是出人头地。我们班多数同学都是来自农村,也有考上重点大学的,我看过的也不错。但其实都或多或少看得出他们家庭对他们的影响,远远大于衡中的影响。不得不承认,同样的一个班,父母条件好的,孩子成年之后,过得总体也很好。
网友二:
要说都是书呆子,我也不觉得。我刚上高中时,身高1.54米,属于最矮的。我14岁上高中,之前没有踢过足球。但下午每天踢足球,到大学已能够参加校足球队。
当然了。我离所谓的学霸差很远。也不知道什么是刻苦。除了完成作业,从来不上各种补习班,买各种补习教材。高考考的不太好,上了一个省一般大学。
毕业去了一个非常小的诊所。我很感激我的父母,衡中和衡水实验小学(我的小学和初中),他们从来都是用朴实的心态来教育。我们班最好的两个同学分别上了清华和北大。毕业也分别留在北大和清华。之后我又上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在国内5家顶级三甲医院工作过。最终也来到了一个全国知名的医院工作。见过、也与无数北大、清华、协和等毕业的学生共事。
网友三:
我很佩服衡中的同学和所有其他有类似经历的同学,说真的。同样的年龄,却需要比我们每天付出更多的精力时间,比我们辛苦那么多,(但并不是说这种方法是正确的)我还记得我高中的时候老师还给我们放过衡中同学的视频激励我们。但是这样的教育模式在我看来,对于人综合素质,或者说健全的身心,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言,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方式,甚至应该在达到真正的教育公平以后(虽然我是北京的但是我也的确承认在名额分配上面北京是有点点优势)摒弃。
我说这么多并不是想要讽刺或者说是表达我任何的看法,只是想通过我自己的经历以及我所观察到的周围人的经历有所感悟:高考真的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但不要看得太重。看得太重,便会停滞不前,无法向前看。
网友四: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教育,只不过衡水中学把其放大而已,封闭的管理,严格的教学,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清华(还是少部分),这完全就是一条流水线输送,北大清华一年有多少毕业生?又有多少过上了理想生活?举个例子,徐德亮是北大才子吧?郭德刚初中没毕业吧?
可他们俩同样站在了一起,而后者明显比前者强,所以说,不是说上大学不好,而是这个社会颠覆了所有人的价值观,而一心想把孩子送进大学的家长,就是无能的体现。路有千万条,500强里有高学历也有低学历,国外留学的也经常命殁他乡。无论怎样,不要毁掉孩子的童年,顺其自然,才是真正的做人之道。
网友五:
我有不少大学同学是衡中毕业的,而且是基本上每次一说河北省聚到最后都变成了衡水中学校聚,可见衡中的教育垄断是多么强大。但是这些同学和我们都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呀,该玩玩该睡睡,不仅是一等一的学霸还参加不少活动,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毕业的学长学姐也都是正常找工作,没有什么特别的。
其实要说句实话,哪所中学都有天资聪颖和勤能补拙两类学生,我估计毕业后有一些心理障碍的大多是后者吧,因为天资好的学生学起来真的是相当轻松,也不需要什么题海战术填鸭战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而且不需要别人压制着去学习,所以真的没什么特别的。当然,天才难敌勤奋,如果天资不够努力来凑当然也不是不可以,关键看个人觉得值不值,要是愿意用未来半生的健康去换一朝光耀四年象牙,那就认准目标努力拼搏吧,有得必有失,看开点就好啦。
网友六:
作为一个曾经的衡中学子,很丢人,混的很一般。但是看到这么多人声讨衡中,也是醉了。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除了高考,读书考出去,哪还有什么其他的途径。努力三年或者复读一年,考一个高分,选择一个好的大学,进而找一个体面一点的工作,改变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除了衡中这样的学校,还有什么途径?
那些说衡中是毒瘤的,说衡中是教育界的耻辱的,说衡中早晚会被铲除的,我今天立贴为证,绝不可能,只要高考还是看分数,这类学校就一定会屹立不倒。